官僚體制是指由韋伯和威爾遜等人所建構,以法理權威為基礎,以層級結構、非人格化、連續性和專業分工為基本特徵的標準化政府組織形式,在現代社會的穩定與控制中發揮重要的功能。工業革命以來,官僚體制以其技術、效率及穩定的優勢在全球範圍內蔓延開來,成為現代政府的典型特徵。
但自1960年代以來,官僚體制的諸多缺陷逐漸顯露了,人們開始對官僚體制進行反思。目前世界各國幾乎都在進行一場非官僚體制化的改革與超越,從而構成當代行政改革的重要主題。
官僚體制,又稱「科層制」,它是一種理性化的管理組織結構,其基本功能是執行決策。它必須遵循一套特定的規則與程序,有著明確的權威層級,權責自上而下傳遞。它的出現是社會分工的結果,隨著國家範圍的擴大,為了實現政治權力的有效運作,就出現了國家職能分化的趨勢。
黑格爾(Hegel)在《法哲學原理》中企圖證明普魯士官僚體系的合理性,並以哲學家所不常有的熱情讚揚了這種官僚體制。根據黑格爾的邏輯,國家是與社會分裂的,國家所代表的是人類活動的理性與普遍原則。官僚體系以及構成官僚體系的官僚,在黑格爾看來,則是國家與社會的中介物。透過官僚和官僚體系,國家與社會才能達到統一。
理想型官僚體制
(一)以韋伯的觀點,官僚體制是指一種以分部一分層、集權一統一、指揮一服從為特徵的組織型態,是現代社會實施合法統治的行政組織制度。任何組織都必須有某種形式的權威做基礎。適當的權威能消除混亂,帶來秩序,沒有這種權威的組織就無法實現其組織目標,任何組織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。人類社會存在三種廣為接受的權威:
1. 傳統權威:傳統慣例或世襲得來。
2. 超凡權威:源於他人的崇拜與追隨。
3. 法定權威:理性即法律所規定的權力。
(二) 韋伯被稱為「組織理論之父」,其1922年是出「理想型官僚體制」理論,由於廣泛適用於公、私部門組織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此種制度特徵如下:
1. 專業分工:即在政府中,每個官員有其固定的職責,在職責和職權圍內有權發布命令。
2. 層級節制:政府組織中,有一個嚴格規定的上下等級體制,上級對下級進行監督和管理。
3. 文件管理:管理建立在書面文件的基礎之上,政府中的各項業務都有說明書,人員必須遵照執行。
4. 專業化:機構中的官員由於其專業化而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工作能力。
5. 永業保障:在機構中工作的各級官員,只要能勝任工作,則應保證終身雇用,並能領取固定薪資與退休的保障,使官員的收入具有高度的穩定性並得到社會尊重,使擔任公職成為人們追求的職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