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有關自然資源是否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爭論:
(1) 悲觀論者:以馬爾薩斯(人口學專家)為代表。主張人口以等比級數增加、糧食以等差級數成長。糧食的增長趕不上人口增加,終使人類只能活在生存線上掙扎。
(2) 樂觀論者:主張經由技術的不斷進步,人類愈能有效利用自然資源甚至可以讓自然資源再生。
2. 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日常生活需求,即使是那些原本看是無窮盡的環境資源,也難免出現稀少現象,最明顯而切身的例子,可在陽光、空氣、水這三樣人生必需品中發現。
3.孟子曾說過:「斧斤以時入山林,材木不可勝用也!」:
(1)意思是說:砍伐樹木為人所用是必須的,但有必要定期、定量、分區來取用,果能如此做法,林木即可生生不息。
(2)提示我們:要以妥適方式來使用資源,進一步還應設法讓資源有再生機會,這些有待技術創新來配合,也都是保育的課題。
4.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幅增加,會形成酸雨或引起呼吸道疾病,妨礙人類健康,不論空氣汙染、水污染、土壤汙染,最後受害的仍然是自己。
5.地球只有一個,因此我們更應關心自己的行為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,運用科技來降低其破壞程度,使地球資源生生不息為人類所享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