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

【考試】101年公務人員初等考試自100年11月15日起至24日受理報名

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

消費與儲蓄


1. 每個人都會有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日常需求,我們通稱滿足這些需求的行為是「消費行為」,而從事消費行為的人就是「消費者」。

2. 從事消費行為,是要使自己的各方面需求得到「滿足」,讓自己獲得快樂、幸福。

3. 機會成本的意義:在某一個時點,任何人往往都有一種以上的選擇機會,但卻只能擇取一種為之,於是放棄了其他的選擇機會,機會成本即是擇取此種機會所花費的代價或遭受的損失。

4. 選擇的機會在其他條件都相同下,在所有放棄的機會中報酬最高的一項即是「機會成本」。

5.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,這句話最能生動的說明從事任何一種消費行為,都必須「支付代價」。

6. 既然消費行為都必須「支付代價」,我們就必須思考幾個問題:
(1)怎樣「取得消費品」?
(2)「如何選擇」消費品?
(3)「消費和儲蓄」如何平衡?
(4)「購買到瑕疵品」怎麼辦呢?
(5)選取「機會成本最低」的機會。

7. 將一種資源用於一種途徑,勢必放棄這種資源可用於其他途徑的機會。這種選擇一種途徑所花費的代價或遭受的損失,稱之為「機會成本」

8.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,為求最大的幸福與快樂,我們要選取「滿足程度最高」的產品去消費,這種選擇就是選取「機會成本最低」的機會。這也是「消費者的最要選擇」

9. 需求法則的意義:消費者在所有其他條件,例如擁有的所得都不變的情況下,當某一種消費品的價格上揚,消費者對此消費品的購買數量減少價格下跌,對此消費品購買數量增加的一般性現象。

10. 消費行為:所得、偏好、價格

11. 十五歲國中畢業=準備期=借用資源者

12. 儲蓄的目的是為了「未來的消費」。

13. 不幸買到瑕疵品,也可以向商店要求更換或退貨;萬一商家缺乏解決誠意,我們更可以向消費者保護團體申訴

供給與需求的關係
數量
市場狀況
產品價格
消費者購買量
生產者供給量
例如
需求超過供給
產品缺貨
上漲
減少
增加
颱風過後蔬果供給短缺,價格提高

供給超過需求
產品過剩
下跌
增加
減少
百貨公司週年慶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