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爾庫塞(Herbert Marcuse)
馬爾庫塞是德裔猶太人,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人物,他被稱為二十世紀的馬克思、發達工業社會最主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、青年造反哲學的創始人;馬爾庫塞之所以成為家喻戶曉的思想家,在於他對人性深沈的關懷,他並不是個將自己關在象牙塔中的學者,滿足於漫遊在理想世界中為樂,不!他親眼目睹戰後德國的民不聊生,原本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最後卻以失敗收場,他也感受到百姓在社會中的無力與艱困,就是這些痛苦的觀察促使他去思考。
馬爾庫塞觀察到意識形態是統治者的統治工具,是一種為統治者的利益而制定的虛假意識,但卻被大眾認同;意識形態已經成了資本主義壓抑人性的主要機器,使人必須為了追求「利潤」、「成功」而自願地失去自我意識,自願地順從一套扭曲人性的價值體系,透過「文化工業」,如「電影」與「廣告」,將屬於資本主義的價值觀輸入人的心中,使人視為理所當然,於是在人的心中形成牢不可破的意識形態,將資本主義以為好的就是好的,以為美的就是美的。
例如塑身廣告,不斷地透過各樣傳媒跟我們說:「姚窕曲線非夢事」、「擁有某種曲線比例就是美與健康」,不只是美並且為你帶來自信,更近一步,「這樣的曲線」不只換來自信,他更會帶來成功與幸福;另外還有教導人如何三十歲以前存第一個一百萬、四十歲以前退休、購買一輛代表身分地位的房車讓你成為 leader among leader,一輛四輪房車不只是車,他象徵行動力(action)、有願景(vision ) 與自由(free),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去購買,或有沒有能力去消費,各式傳媒廣告詞已經成了大眾的信仰告白與生活品味。
因為在資本主義的刺激下,瘋狂消費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,購買慾不斷的被刺激,消費=經濟成長=富裕的社會,這三者不假思索的被劃成等號,電子消費性產品的半生期越來越短,但人們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,生活壓力越來越大。最可怕的就是我們應該可以看見這種意識形態的錯誤,但卻失去批判他的能力;馬爾庫塞以為資本主義塑造出來的意識形態有兩重意義,一是讓人以為存在就是合理就是對的,另一個是科技昌明讓人無法離開科技,甚至不敢反抗科技。這種思想的特徵就是將事實全部侷限於感覺可經驗到的範圍,並且嘗試以經驗事實為基礎去解釋所有的事情。關於「美」與「真理」也同樣侷限在感覺得到的領域,以科學做為衡量一切的尺度。
馬克思說:「人們不了解實際指導他們思考的力量,卻想像思考完全受邏輯和理智力量的支配,思考者一但這樣受到欺騙,便不知道一切思考,特別是關乎他自身的思考,其過程和結果都要受到超乎理智的社會狀況所左右。」馬爾庫塞更進一步發揮,他說︰「當代工業社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,因為他成功的壓制了這個社會中的反對派與反對意見,壓抑了人們心中的否定性、批判性與超越性的向度,從而使這個社會成了單向度的社會,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。」
馬爾庫塞的意思是什麼呢?他的意思是說,生活在極權主義下的人,思考是一元化的,事實上只要出現不一樣的聲音,就會立刻被壓制,單一化的思考模式成為新的意識形態,是大家所信從的,而最糟糕的是長期下來,將使人完全喪失反省與反抗的勇氣;我們越是不敢改革就越認為現實都是合理的,這跟工業社會又有什麼關係?當然有關係,因為而當代工業社會透過技術進步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,市井小民吃的食物,穿的衣服與上流權貴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別,一樣可以吃鮑魚粥暢飲 XO,衣食無缺的過日子,其實生活需要被滿足本來沒什麼不好,只是一但生活需要被滿足後,人們也就安於現狀不期待任何改變,也忘了我們付上的是什麼代價,於是,那種跳脫出現狀,獨立思考的人格意志就漸漸消失了。
這是一種舒服的統治,因為科技進步、生活舒適,一切都是那麼的方便,「科技」成了社會控制與團結的主要力量,人在其中,一切的需要都被滿足,他更消除了社會上的對立,大家都認為這是好的、對的,並不介意這種生活是不是一種極權主義。不管每天是不是必須要九點才能回到家,因為忙碌象徵成功,也不管環境是不是被過度開發,因為,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品質惡化都不是立即性的影響,我們可以繼續在資本社會的框架下,追求卓越與成功,即使精神與時間已被嚴重奴役,大部分的人仍然渾然不知,以為這就是社會,這就是人生的必然,看不到擁有生產工具的當權者不斷在暗中地、超越國界地、史無前例地累積大量的資本,也看不到自己處在被剝削的狀態下,因為我們已將現狀合理化,並賦予正當性,失去反省能力成為單向度的人。
參考資料
http://wf.fhl.net/article/article6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